看完5月份乘联会发布的市场分析报告,我有自己新的想法。
数据显示,今年1-5月30万以上高端豪华车销量达到104.5万台,同比增幅高达35%,而30万以内都产品销量658万台,增幅0.5%。
(资料图片)
在整个1-5月卖出的762万台乘用车中,30万以上的高端车占比达到13.6%。
高端车型增幅背后的另一核心点是,市场大环境并没有明显走好,但高价位车型销量却逆流而上,从根本上来说和电气化转型离不开关系。
电动化的转型带来了产品的全面升级,除了动力系统的全面迭代之外,号牌、智能化表现力极其充沛,同时车辆的豪华、舒适、空间各方面体验感都有一个巨大的拉升空间。
这对于需要更强势体验感的用户群体来说,电动化必然会推动消费升级。
但这种消费升级并不是良性的,而是在压榨、提前透支消费能力的情况下带来的,我们不否认BBA的用户群体进行了很大一批次的转化,但这份报告聊的内容是30万以上的所有车辆销量占比有所提升。
但BBA的整体销量是没有提升的,说明新增量的电动化板块成绩喜然。
投射在销量层面,蔚来、 理想等品牌的电动化提供了不少的销量, 这些产品具备很强的新时代属性,在已经强烈透支消费能力的今天,再一次透支了用户未来的消费能力。
最新一期数据表现,中国消费者贷款购车的用户比率达到60%左右,这一数据放在10年前是17%左右,说明过去十年的消费发展,有一个板块是未来消费推动的。
目前购车文化以贷款为主导,大量企业推出的购车政策再一次刺激了人们的购车欲望,并且有向上消费的趋势。
手握10万的消费者购买30万车辆的门槛非常低, 年收入8万的用户群体敢试试20万级的产品,超前的消费行为并不会真正意义上改变出行价值,但一定会压缩未来几年的生活质量,让人负重前行。
退一步来看产品本身,车辆只是从A到B点之间通勤的基本工具,我一直不建议消费者选择高端车辆,一方面原因是车辆本身的贬值属性非常明显,尤其是电动化的今天,从第一批理想ONE到今天的理想L7,车辆价值崩盘速度非常快。
另一方面,在人均收入没有本质意义上提升的情况下, 不要让自己的财务压力增大,人生活自己不活别人,让自己享受分秒下的生活最重要,车辆的确是一个有很强社交属性的工具,但这一属性只停留在高价值群体中。
事实上,50万以内的车辆无法凸显真正意义上的社交价值,与其无法凸显社交价值,不如把经济状态转好。
的确,目前的电动化有很强的消费拉动性,但也存在配置、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,换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盲目投资,所以30万以上的高端车销量占比暴增,在我看来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。
因为很多人用贷款、压缩未来生活质量的方式,换取了当下的一时快感。